什么是教诲,一文带你快速了解其含义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提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所谓“绝圣弃智”是要求我们把脑海中的固有观点抛弃掉,不能迷信权威,自作聪明。

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

南怀瑾先生解说老子的观点,认为“见素抱朴”是将绝圣弃智的观念归纳到生命理想中。这里面的“朴”,是指还没有经过雕琢的、质地天然的原木,大约是教导我们要“现其本真,守其纯朴”,不要为外物所累。

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

老子主张“绝仁弃义”,不以圣人为标榜,不以修行为口号,老老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才是真修道。老子认为,人性之初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善恶是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依据本性而生的,有善恶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习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都是很朴素的,这种自然的本性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自然的人性是圆满的,是质朴的,人为的雕琢反而破坏了这种朴素。

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历尽尘世浮华之后才体会到本性的可贵。

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记住古人的这些教诲,从此不为外物所累

因此南怀瑾先生提醒我们,“圆同大虚纤尘不染”,也就是,不要让沙子和金屑沾染我们纯洁的心灵。心如止水,随遇而安,保留住人性中可贵的单纯和质朴,才是真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柳的头像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微信
微信
SHARE
TOP
要想花得少,就用购宝。话费电费9折起,官方公众号: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