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日本的陆军中,一直以“单兵作战能力最强,装备最好”著称的关东军有着“日军之花”的赞誉。他们不仅是侵华的急先锋,也是东北各族人民所面对的最为凶残的敌人(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关东军”的兴起、罪恶和最后的彻底倒掉)。
老照片中的关东军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1
关东军的权限崩溃
进入1943年下半年,伴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持续吃紧,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抽调大批关东军精锐南下增援(拓展阅读:奇葩的日本“二战史观”:“英美同罪”、“自卫战争”和“解放战争”)。
日本人勾勒出的“大东亚共荣圈”
老照片中的关东军
抗战后期的日本军队
进入东北的苏军官兵
T-34坦克亮相俄罗斯胜利日阅兵
接受苏军审批的山田乙三
向苏军投降的关东军士兵2
免费的劳动耗材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被俘的关东军官兵固执地认为,“如今的投降,不过是上级命令下的一种求生蛰伏,与在被敌人活捉的战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鉴于此,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一直以“滞留者”自居。
日本战俘收听玉音放送
被苏军俘虏的关东军官兵
被俘的日军官兵
俄罗斯的交通线3
“滞留者”的返乡之路
关东军战俘进入苏联后,日本政府就通过驻日盟军总司令部与苏联就遣返问题进行交涉。从1946年开始,苏联正式开启了遣返战俘归国的工作。1950年4月22日,苏联政府通过塔斯社宣布,“日本战俘已经遣返完毕”。
被苏军俘虏的关东军
1946年,苏联释放的一批日本囚犯在日本舞鹤下船4
漫画中的“劳改经历”
《关东军战俘苏联拘留画集》由曾经在关东军陆军航空队服役的木内信夫绘制。该漫画以回忆录的形式,反映了战败后他与其他战俘在今乌克兰境内做劳役的经历。
《关东军战俘苏联拘留画集》
“大正青年”的悲哀
用草棚围搭起来的露天厕所
拥挤的宿舍
患有夜盲症的士兵
“挑大粪”
在零下20度的半夜里站岗
被棒球砸的够呛
被折腾够呛的关东军战俘
用给牛马打针的注射器打预防针
简易帐篷里面的战俘
被拉走的关东军战俘
在贝加尔湖进行休整
这可是技术活!
漂亮的乌克兰女孩
不干活的人没饭吃,赶快采石头吧!
用担架搬运敲落的石头
“靠!大便啊!”
被乌克兰女孩嘲笑的日本官兵
乌克兰的土地很肥沃,是土豆的宝库
“再见姑娘,农村的工作结束了”
领取粮草的日军俘虏
暴风雪中的行军
低温中的关东军战俘
东欧的低温很可怕,能达到零下25度至零下30度
苏联军医命令大家洗澡
食物分配是最烦人的差事
到结了冰的顿河上采集冰块
关东军战俘收容所的全貌
美丽的女军医
漂亮的苏军女上士
给我扫得干净点!
一丝不挂地在苏联女军医面前转上一圈
在仓库挑选土豆
在异国的土地上安息吧
“我不能生生地看着一个生命在我面前消失”
和马扎尔拘留所合流
马扎尔人非常有朝气,性格开朗
开朗是斯拉夫民族的天性
斯拉夫人与日本人进行相扑
与空军军官巴库罗斯基成了好朋友
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都是可爱的
苏联军队当中有120种以上的民族
天真烂漫的俄国孩子们
大家在工作人员的看守下,热火朝天地玩模拟比赛
蓝眼睛里流着泪,肯定是想妈妈了
因为床太窄,总会有人掉下来
队长被苏军少校叫去骂了一顿
德军“怪大叔”
年轻的苏军战士大多数不擅长算数
有些日本兵和当地姑娘恋爱了
这真是累死人的工作
过钢梁是相当危险的工作
年轻的姑娘也认真地拼命工作
工作队中的小偷
火车的车轮
在我复明之后,负责起照顾年轻士兵的事情
夜间工作是令人昏昏欲睡的令人讨厌的工作
仓库搬运工作
苏联人把本来就不多的大米拨给了我们
战俘营大概一个月能够洗一到两次澡
精神还不错的日本人和德国兵比起了乒乓球
德国兵一直觉得日本兵吃的比他们丰盛
我们回归日本的日期似乎要定下来了
音乐可以超越国界
哭着和丈夫挥别的娜塔莎
大家用不同的语言道别
在铁道上留下了自己的“纪念品”
和入苏时不同,车厢没有被锁起来
有一个号称自己是日共党员的家伙,跳了出来大耍威风
我们的领导者阿部告诉那个自称的共产党员,我们一直没有服输
日本列岛的样子在泪眼中模糊了
“是榻榻米!是榻榻米!”
人群中日本红十字会的护士小姐们格外引人瞩目
终于我们变回了身在日本的日本人
我到家了5
尾声
1994年,日方在对战俘亲历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对于战俘生涯而言,感到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合计有3085名受访者中给出了选择,结果如下:
-
感受到劳动作业痛苦者为1208人,占总人数的39.1%; -
感受到饮食供给不足者为2095人,占67.9%; -
感受到生活环境恶劣者为864人,占28%; -
感受到回国希望渺茫者为1536人,占49.7%; -
因战友死亡而痛苦者为721人,占23.3%; -
难以忍受酷寒者为1424人,占46.1%。
战后的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