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热门话题,“越南制造能否取代中国制造” ,各路大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讨论得非常热闹。
国际环境、机会窗口、经济周期、人口问题等宏观因素,很多胖友谈过了,老猫想换个角度,聊聊人的问题。
国与国较量到最后,会变成人与人的较量: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靠人去完成,如果没有人,事情做不成!
越南工人和中国工人的作业态度,目前区别还真的蛮大。
01
去年5月份有个叫《出海》纪录片,讲述中国老板从国内大厂出来,到越南创业淘金的故事。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黎叔,他在越南做了一家直播带货公司。
但是与中国“大厂”员工不同,越南员工有着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让中国老板苦不堪言。
黎叔抱怨说,自己9点就到公司,但基本看不到员工,一直要到10点多,员工才慢慢悠悠到齐。
进了工位还没干多长时间,只要12点一到,就“哗”地一声就去吃饭了。
吃完饭就是午休,没睡觉的自己跟傻子一样,还不敢大声吵到人家。
直到下午两点,他们陆续起床,一个个睡眼惺忪,继续慢悠悠地干活。
干到四点半就继续摸鱼,用黎叔的话说,“沙发上、地上坐满了人,都在闲聊”。
等到了五点半,工人集体准时下班,齐刷刷冲进地库骑车离开,公司就剩黎叔一个人。
上午干两个小时,下午干两个半小时,考虑摸鱼时也干点活,这帮越南员工满打满算,一天最多五小时的工作时间。
黎叔承认,全公司似乎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惆怅、焦虑,以往大厂的行为准则,如今每一拳都打到了棉花上。
02
这部纪录片火了后,很多在越创业的中国老板,也纷纷在媒体抱怨越南工人的懒散。
中国老板习惯了大陆工人的高素质、能吃苦、肯打拼,因此很不习惯越南工人的“摆烂摸鱼”。
平心而论,这还真不是资本家的有色眼镜,因为早在20多年前,台湾资本就发现,越南工人与大陆工人截然不同。
同样的工作,大陆工人可以拼死拼活,唯恐得罪老板;越南工人却要哄着捧着,不如意就罢工。
针对这个情况,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王宏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陈佩华教授,在2003年还合著了一篇论文。
论文名字挺长:《台商、国家机关与全球反血汗工厂运动:中国与越南的比较》,我搜到的是英文版,标题也是全英文。
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版,反正我没看到,只在网上找到了一些零星翻译。
台一些学者在研究血汗工厂时发现:中越虽有大同,却有小异。 政治结构看似相似,但细微处,特别是在工农管理上,有很大不同。
台商普遍认为:在陆,更偏军事化管理;在越,反而偏柔性管理。
一名在越台商说:越南的劳工,你摸都不能摸,更不用讲虐待了。
在( )的,是用我们这一套,我们当初到( )的时候,都是用处罚,而且体罚的很厉害,拳打脚踢都来,用我们军中这一套。
但在越南这里,工人别说打骂,连碰都不能碰,一碰就闹事,非常难伺候。
这位台商认为,越南劳工可能是受了法国遗风影响。
03
虽然大家喜欢玩乳法梗,但在工人权益上,法国完全可以玩乳化梗。
在华人资本家眼里,越南工人是出了名的难约束,而他们之所以难约束,又和工会制度密不可分。
中国的明星企业比亚迪,在越南就三天两头吃“工人铁拳”。
之前越媒就有报道,比亚迪越南电子有限公司(富寿省富哈工业园区)的数百名工人因工资低、津贴低、工作规定不完善而离开。
省劳工联合会,也就是当地工会,并没有偏袒外资,反而指示富寿省工业园区工会,协调掌握情况,根据工人的建议与企业合作。
由于工会的撑腰,越南工人有恃无恐,拒不接受996这种玩意,三天两头搞罢工。
工业区工会联系工人,综合提出12条建议,原文太长,老猫就不摘录了,总结一下,就是各种补贴和休息。
包括夜班补贴、女员工月经补贴、工人食堂补贴、饭菜质量补贴、白天加班补贴、异地薪水差异补贴等。
比亚迪越南公司领导没办法,只好在工会的协调下,与工人代表进行了对话。
为了尽快复工,比亚迪接受了工人大部分条件,终于让70%的工人复工。
比亚迪的遭遇,引起了中国在越企业的共鸣,大家都因越南罢工问题,频频遭遇“折戟”。
他们平时并不关注越南新闻,不了解越南工会,简单地将大陆的人口红利,直接套到了越南本土。
等创业资金投入进去,才发现“橘生淮南,橘生淮北”的问题,这时脱身不容易,就麻烦了。
但越南人真是因为地处热带,天然就喜欢混吃等死吗?
04
广西老表对此肯定有不同意见:因为紧邻国境线,每年都有一批越南人偷渡过来,替广西老表砍甘蔗。
老表称呼他们为“越南蔗工”,这批蔗工每天过着甘蔗地和住所“两点一线”的生活。
早上七点起床,准备好早饭和午饭,就开始上工了。
与本地人砍甘蔗不一样,越南蔗工清一色只用一种砍蔗刀,有新闻媒体如此介绍:
这种刀的刀头弯曲,用来将砍倒在地的甘蔗直接钩起;刀刃极薄,用来砍根,将甘蔗从地里砍断; 刀柄有开合,打开后将砍断的整根甘蔗,夹在刀刃尾部的圆圈中,顺着甘蔗一刮,所有的枝叶刮得干干净净。
砍甘蔗非常辛苦且枯燥,只有四个动作——砍倒,提起,刮枝、扔掉。
成千上万吨的甘蔗,靠蔗工这样几个动作一遍遍地重复收割得来,其辛苦可想而知,所以懂行的人都说,甘蔗“好种难收”。
砍完甘蔗之后,如果老板没有运输设备将甘蔗装车,蔗工们还得帮着把一捆捆砍好的甘蔗装车。
要一遍遍地扛起40斤一捆的甘蔗,想想都知道其中的艰难。
累成这样,一天的工资也就四五十,因为是按天结算,蔗工们一干就是三四个月,几乎一天都不休息!
在广西甘蔗收割的季节,路边随处可见成片的甘蔗地,绵延不绝。
这么辛苦的活,每天拿着不到50元的工资,当地根本没人搭理。
老表们非常欢迎这种偷渡:没有这些越南蔗工,广西的甘蔗是一定砍不完的。
看看工人的懒散,再对比蔗工的勤劳,同样是越南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口红利遇上工会制度,哎,万恶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