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虽然名字用了晋朝周处除三害的典故,但个人觉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像鲁智深。
主角陈桂林开始是黑道杀手,杀了黑帮头目,伤了警察,成为通缉榜上的要犯,东躲西藏。
后来他想做一票大的,让道上的人都知道自己,却被告知得了肺癌晚期,只剩几个月的时间。
01
面对生命尽头的恐惧,陈桂林陷入癫狂,他对着关公求出路,占卜九次,都是自首。
可是真到了白首的时候,因为流程的繁琐,好奇心驱使之下,让他看到了墙壁上,三大通缉犯的名单。
看发现自己只是第三,而林禄和与香港仔,分别是第一、第二。
虽然自己号称三大通缉犯之一,但他这个第三连完整的通缉单都没有,已经被覆盖在最里面,只有半边纸。
这里有个细节,自首时他主动和警察说自己是陈桂林,警察却没有认出他来。
陈桂林觉得,自己份量不够重,名声不够大。
他甚至觉得,所有人都跟洪爷葬礼上遇到的黄毛一样,私下里都叫自己“桂林仔”
抱着让“陈桂林”三字天下皆知的念头,他想效仿周处除三害,把通缉单上的第二和第一都除掉。
周处是晋朝时候的名臣,年轻时胡作非为,老百姓把他和老虎、蛟龙并称三害。
后来他除掉老虎与蛟龙,一心为善,成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
02
可陈桂林要效仿周处,并非内心有悔改,只是想通过杀掉更坏的通缉犯,让自己成名。
用他自己的话说:周处除三害,让大家记住了周处。
接下来,经过复杂艰难的追踪和杀戮,陈桂林终于成功除掉了香港仔和林禄和。
自首那天,他像一个大英雄一样,让追踪自己多年的刑警陈灰,亲手把自己拷上。
他在万众瞩目中,获得了最大的名声,风头无两。
至此,陈桂林完成了他最初的想法。
可是戏剧性的变化出现了,在牢狱中体检,陈桂林发现自己好好的。
他以为是林禄和误打误撞治好了自己,医生却告诉他,肺癌晚期不是陈桂林,而是医生自己。
她本来是想用一个谎言,骗他自首,怎知他干了这么大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陈桂林最终在幡然悔悟中,接受和迎接了自己的死亡!
这个片子最有意思的点,就在于主角死了,配角都有完美的结局。
03
少女小美不用重蹈妈妈的覆辙,不用再跟着另一个黑社会东躲西藏,予取予求。
卖药的医生不用再跟道上的人周旋,做着违背良心,助纣为虐的事。
崇拜陈桂林的黄毛仔,不会再羡慕他杀人放火,不会做指哪杀哪的古惑仔。
一路追凶的刑警陈灰,也获得了他该有的名誉与成就。
在陈桂林一死谢天下的时候,大家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功行圆满。
所以我说,故事的发展很像鲁智深。
鲁智深从拳打镇关西开始,一路杀人,杀到钱塘江上,听潮圆寂。
电影中的陈桂林,走过的路,恰恰也像鲁智深。
平生杀人,看起来求利求名,但这些东西,对陈桂林又没什么意义。
他想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名字,然而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当电视里播放着他的光辉事迹,他却身在牢狱,别无一物。
他挣了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救不了自己的奶奶,甚至都没办法照顾她一天。
在这杀人的过程中,他确实除了害,不过不是简单的杀掉了香港仔和林禄和。
04
香港仔在闹市贩毒行凶,他代表的害,是毒品,是市中贼。
除掉市中贼,相对简单,杀掉马仔,弄死大哥,拯救被荼毒的少女就行。
所以除掉香港仔是最血腥的,除掉他的过程,众人看到的也是最黄暴,最低俗的。
他是最直接的欲望之恶,忽视了人伦底线,要用最果断的方式进行,这一段都是彻底的血肉纠缠。
陈桂林胜利了,他除掉了市中贼,让小美重获自由,更不必脱离狼群又入虎口。
林禄和在澎湖灵修,他代表的害,是邪教,是山中贼。
山中贼狡猾,生路多,随从多,除山中贼,难度上升,陈桂林自己都差点成为山中贼的一员。
还好有小孩事故。
小孩寓意纯真清澈,正是小孩的出现,让他破除了林禄和精心布置的邪教之网。
他揭穿了林禄和虚伪的面貌,将他斯文背后的丑陋撕扯开来。
邪教以侵蚀蛊惑,通过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套路,在正大光明的言论行径洗脑骗人。
想除这种害,靠提醒是不够的,需要血的献祭血的教训,需要有世间真正的狮子吼,让人畏惧和醒悟。
05
所以迷茫的妈妈,用自杀来印证真假,在反反复复的疑惑不解中,用血撕开迷雾。
之后,陈桂林用一颗一颗子弹,杀掉无可救药之人,救下尚有恐惧之人。
邪教影响深远,除根最难,这场戏跌宕起伏,但死人的顺序很有意味。
先是除掉了看门狗,之后擒贼擒王,用卡弹壳的恐惧,摧毁林禄和的意志。
给他希望的时候,再一枪绝杀。
但林禄和虽死,邪教未灭,邪教的歌声和仪式还在继续。
陈林桂笑着将那些中毒至深的人都杀了,最后除掉林禄和的女人,女人肚子里有林禄和的孩子。
这一枪两命,意味着邪教的斩草除根。
离开之时,陈桂林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在林禄和的画像上,对邪教进行了最后的鞭尸和毁灭。
山中贼难除,但陈桂林用天翻地覆的子弹作狮子吼,让灵修场的迷瘴烟消云散。
市中贼,山中贼都除了,剩最后的心中贼。
这一贼实在难除。
06
陈桂林在自首被捕的时候,充满了笑和自豪,给大家疯狂介绍,自己叫陈桂林。
他为自己这不羁血腥的人生,感到骄傲。
无知,才是第一贼,才是第一害。
一个人因为无知,而不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清楚羁绊是什么。
连自首的意义都不知道什么,坐牢枪决的意义是什么,更不知周处除三害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陈桂林是无知的,他甚至无知到连自己有没有得病都不晓得。
这种无知,让他忽视了人间的欢喜忧伤疼痛,像具尸体一样。
他所追求的东西,都以杀人为代价,以生命为交换。
然而卖药医生却告诉他,他没得病,他还有得活。
人生的大起大落,对活着从无所谓到万般眷念,只在一刹那之间。
这种从死到生,由生入死的路,正式破开他对生命无知的认知。
开始年轻气盛的随意,后来觉得自己得绝症的疯狂,再到入狱自首的骄傲。
陈桂林在牢狱中,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他甚至落泪了。
这种泪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悔恨,有释怀,有害怕,种种交织,情绪丰富。
这是如同鲁智深“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一样,抛弃名缰利锁,而得到的一种慧悟。
慧悟的直观呈现,是他将奶奶的那块表,送给了小美。
在此之前,他只有在受到林禄和的欺骗后,不情愿带着犹豫把表摘下去。
07
但这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因为,表在他心目中是最纯粹,最干净的东西。
他把这一份干净留给小美,送给她的新生,迎接自己的“新生”。
为什么电影的结尾,陈桂林要说对不起。
在我看来,这并非强行主流价值观。
这一句对不起,才真正符合陈桂林除掉“无知”这个“心中贼”后的感受。
对生命我们要抱之以慎重,对人生我们要抱之以尊重。
无论是生是死,人应该有自己的清清楚楚,清清白白。
生命的尽头,陈桂林获得了鲁智深一样的东西:生死轮回,一切如常,所有生杀予夺,只图一个各自干净。
那一刻的陈桂林,可读鲁智深: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只不过在被小美剃胡子后,他是明镜当中面貌清,今日方知我是我。
周处除三害的真正内核,是朝闻夕死,朝闻夕改。
陈桂林对故事不甚理解,但他的结局却恰好如此。
最后还有一点,窃以为真正实现周处除三害的,是卖药的医生。
她一举三得,在对自己人生路的反省中,用一个谎言骗陈桂林偶然向正,最终三害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