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青年被迫躺平

最近几年,“丧”文化在东亚非常盛行:日本称它“废宅”、中国称它“躺平”、韩国称它“三抛”(抛恋爱、抛结婚、抛生育)

“丧”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年轻人,但年轻一代关乎国家未来,他们的活力与努力,决定着国家以后的兴衰。

政客与资本对现状很恼火:青年不肯拼搏奋斗,反而躺平摆烂,这怎么行?

图片

1

为了让年轻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日韩政府做了很多努力:

向民众发放鼓励金,刺激他们消费;出台生育鼓励政策;制作婚恋类影视节目;提倡早结婚多生娃……

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基本都是反响平平,毫无水花。

日本的国民媒体NHK,曾如此评价当下青年:

他们的生活状态属于得过且过,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

食物能果腹就行,房子只用来休息,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其他都可以不要。

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太大的野心,努力程度只限于维持生存,不考虑额外享受。

没有恋爱和消费,上班赚到钱就存起来,为以后的养老做准备。

结婚生子是为了幸福,但如果单身更幸福的话,就会一直保持单身。

社会学家大前研一,将日本青年普遍缺乏斗志的现象,命名为《低欲望社会》,并写了相关著作。

大前在书中忧虑地说:年轻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无欲无求,导致生育率不断创新低,日本社会近三成的岗位,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

如果年轻人长期缺乏斗志,将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无独有偶,韩国青年的精神状态,竟与日本同出一辙。

2

据首尔研究院统计,韩国出现了“隐居潮”:大约有54万年轻人逃离都市,远遁深山密林。

他们寻一处庙宇,在“忍辱”禅房中打坐修行,两耳不闻窗外之事。

那些没隐居的年轻人,也普遍拒绝奋斗:他们流行自带便当、拒绝高档咖啡厅、排骨汤只有请客才喝、下班就躲在出租屋里……

首尔的年轻人流行“终年不外出”:最远的旅途是去门口拿外卖,或者去楼下的便利店。

他们一年的行动半径,往往不超过100米,社交媒体步数长时间挂零。

据相关机构统计,大约三分之一的“隐居者”,已数年未有任何线下社交。

他们拒绝工作、拒绝恋爱,即使政府花钱援助,他们也不想“出山”。

日韩权贵阶层对此痛心疾首,怒斥年轻人毫无担当,冷漠自私。

年轻人却嗤之以鼻:阶层流动性被锁死了,再努力也无意义,反而让身体早早挂机。

但指责年轻人不努力,感叹老一辈“肯拼命”的胖友,是否想过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的老一辈,当初也是年轻人?

时光倒流几十年,东亚三国的青年,哪个不是“拼命三郎”,内卷之王?

3

自从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就开始停滞,后来又遇上亚洲金融危机,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楼市崩塌、企业倒闭、股市暴跌、员工失业,面对剧烈的经济衰退,民众只能降低生活质量,才能继续维持生活。

但衰退周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以几十年为单位,似乎永远看不到结束的日子。

这种可怕的衰退,给民众带来极大心理阴影:他们不敢投资、不敢消费,有钱了就存到银行,对未来毫无想法。

出生于经济下行期的青年,整个童年都是在“长辈的失业、房价的崩塌、银行的逼债、经济的萧条、父母的争吵”中度过……

都说童年决定一生,从小到大见证着“努力的父母,收获了懊悔”,他们长大以后,自然不愿做拼搏的傻子。

何况父母那一辈努力,是因为经济还在发展,努力可以拿到收获。

而今天的日本青年,根本看不到向上的希望,所有的发展渠道,都被财阀世家堵死了。

日本曾撕开过阶级流动的口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行各业稳定下来以后,这个通道很快又关闭。

4

小到企业管理,大到社会治理,都是看出身、走流程、熬资历。

公司的管理者,只信任那帮元老,而元老只信任熟人组成的小圈子。

新来的年轻人再怎么表现,也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只是可有可无的外围。

政治上的两极分化更严重:由政客和财阀组成的核心圈,成了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再努力的普通人也进不来。

当前的日本内阁大臣,2/3的成员属于世袭;日本福布斯排行榜的面孔,大多是以家族为单位。

《名侦探柯南》中,灰原哀有段经典台词:

政治家的儿子将成为政治家,银行家的儿子将成为银行家,这样下去不管多久,日本都不会改变。

图片

年轻人不是傻子,阶级固化如此严重,再努力也是螺丝钉,何必自讨没趣,自找麻烦呢?

5

再看韩国,“汉江奇迹”早已成为过去式,今天的韩国经济也陷入停滞。

发展可以掩盖一切矛盾,现在发展速度慢下来了,原先被盖住的阶层固化,立刻就暴露在韩国民众面前。

随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韩国青年改变命运的路子越来越少。

低迷的经济,催生失业浪潮,大厂开始不断裁员,美其名曰自愿退休。

韩国的大学也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大批大批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

而作为就业蓄水池的“外卖员”,已经超过了4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个剧情挺熟悉)。

青年想找工作,不是看能力,而是看人脉:假如长辈没有影响力,别想得到任何好岗位。

韩国电影《寄生虫》那句台词,“我们只雇佣认识的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残酷的现实!

主角一家四口,是生活在半地下室的无业人士,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有一技之长,都肯努力拼命。

可他们只认识同阶层,没有谁能雇佣,只得闲赋在家,靠着打零工度日。

6

穷不是罪,富不是罪,唯有封死流通渠道的阶级固化,才是最大的罪。

电影不断暗示:主角兄妹各项能力都过关,可惜因为阶级固化,始终看不到翻身希望。

他们能力很强,但活得狼狈不堪,到处斤斤计较,标准的“恶人”;

富豪孩子无需努力,就能轻松继承家业,显得彬彬有礼很“善良”。

主角母亲无奈感叹:如果我有钱,我也可以很善良。

图片

日韩青年翻身无望,只好躺平摆烂,放弃结婚恋爱,生育率不断萎靡,消费市场也日益萎靡。

但这个问题不光日韩有,其他国家多多少少也有,一定要引起重视。

这届年轻人生长于信息爆炸时代,他们每天接收各方面的信息,脑子比谁都清醒,主流舆论别想PUA他们。

经济要增长,消费要增长,信心要增长,生育要增长,但这些增长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而不是给年轻人喊喊口号。

如果不肯俯下身段,不愿理解年轻人的心态转变,那日韩青年的问题,肯定不仅仅存在于日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柳的头像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微信
微信
SHARE
TOP
要想花得少,就用购宝。话费电费9折起,官方公众号: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