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多生孩子多买房

今天关于买房,有两个热点消息。

第一个新闻:厦门全面取消限购,无论本地户口还是外地户口,想买都可以买,之前的购房门槛一律取消。

除了取消门槛,厦门还给了其他“利好”:凡是二孩及以上的家庭,买第二套房算首套,买第三套房算二套。

01

这句话被网友调侃为:居民要想穷得快,多生孩子多买房!

这句话的灵感,来自于九零年代的计生标语,“农村要想奔小康,少生孩子多养猪”。

因攻击性比较强,后一句话还做了修改,变为“少生孩子多种树”。

但原标语我小时候见到过,还问过父亲:为什么孩子要和猪放一起?

图片

这就是时代的黑色幽默:当年要“少生孩子多养猪”,今天要“多生孩子多买房”。

第二个新闻:亮亮丽君夫妇被打。

一对普通的年轻夫妻,因为买到烂尾楼,从此生活毁于一旦,各种艰难奔波。

他们去融创直播维权,却被一顿拳脚送进了医院。

人被打伤了,车钥匙被抢了,手机也被抢了,班也没法上了。

可他们做了体检后,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只是心疼3000的体检费。

医生劝他们住院,他对着镜头发问:我住院的钱,谁来给呢?

现在很多平台都在讨论这事,朋友圈中的几个律师,都想联系这对夫妇,给他们做免费的法律咨询。

02

我很奇怪,私信了其中一位:你们律师都这么善良吗?网上也有好多律师,想免费给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朋友回答:没办法,律师这个行业太卷了,要想拿资源必须有名气,名气怎么来?就靠那些热点案子啊。

这种热点新闻,同行都是挤破头想给他们法律顾问,只要成功和他们搭上线,一下就有了曝光度。

名气打响了,资源也就来了,这次免费根本不要紧。

我听了默然无语,不知是感叹那对夫妻,还是感叹律师这个行业。

无论如何,只要能接洽成功,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希望他们能早点选一个靠谱的法律顾问。

老实说,这个“夫妻被打”的热度,远远赶不上“厦门取消限购”的热度,一个是全平台限流,一个是全平台推送。

我强行把它们放一起,是希望多一个人能看到这件事,多一个人了解他们的委屈。

普通人能做的不多,但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03

说回今天的主题:厦门的取消限购,多子女二套房算首套。

这给我的第一反应,是《大明王朝》那句“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提出这个建议的高翰文,自认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妙招。

图片

但其他官场大佬看他,都觉得这人是脑子被驴踢了,典型的书生空谈。

要不是个人品德操守过关,编剧又不停发鸡腿,早就成了“替罪羊”被送上囚车。

所以,大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多生孩子就可以多买房”的利好,真的是利好吗?

厦门楼市今年都疲软成啥样了?

从三季度以来,就频频率先发布房地产松绑政策。

从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岛外取消限购限售,再到土地限价取消。

除了不肯降房价,其他法子都用尽了,拼命刺激楼市的交易与需求。

但市场是怎么回应这些“利好”的呢?

9月份厦门一、二手商品房成交量,继续持下滑态势,环比下跌8.6%。

进入10月以后,各一线城市纷纷推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再叠加假期长假,引起了一波恐慌性购买,成交比9月上升不少。

但到了10月中旬,市场情绪稳定,居民纷纷反应过来,楼市交易又再次下跌,重回九月状态。

04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厦门新建商品房价格,在9月份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2.6%;

同样是9月份,厦门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7%,同比下跌5.1%

值得一提的是:九月份的厦门,无论是新房价格环比跌幅,还是二手房同比跌幅,都是全国第九。

在整个三季度,厦门商品房供应29.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3.7%,同比下降49.5%;

成交25.6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1.9%,同比下降34.18%

自三季度以来,厦门岛内进入空窗期,在失去动力支撑,叠加岛外刚需乏力的影响下,连续三个月下滑。

其中8月和9月的单月成交量,均不足10万平方米。

厦门的楼市已进入冰点,彻底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虽然厦门频频出台“利好”政策,但在“供需决定价格”这个市场规律面前,整体房价难挡下滑之势。

请注意:这不是厦门主动要降房价,而是无法阻挡房价下滑趋势,主动与被动之间,一定要分清。

05

楼市下行,也直接影响厦门对土地的态度。

10月17日,厦门一则地块的出让公告,引起舆论重视。

因为这则公告,并没有提及限地价、限房价,也不设拍卖底价,而是按“价高者得”确定受让人。

这意味着,厦门从16年就开始实行的“限地价、竞配建”方式,已经走向终点。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厦门岛内外土拍热度,呈现量价齐跌:

岛内人口多,产业全,地块成交率高,但单价明显下滑,利润空间收窄;

岛外人口少,潜力小,地块动辄流拍,投资者已纷纷被套牢,无法下车。

厦门往年的土地出让金,往往是500亿起步,今年都快结束了,还在200亿左右徘徊。

悲观预估:年底能到250亿,也就是去年的一一半,那都算奇迹了。

而参与拍地的房企,数量越来越少不说,拿地意愿也越来越低。

曾经“你追我赶”的土地竞拍,已经成了过去式。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经济在变,厦门应该想一想:市场真正需要的“利好”,到底是什么?

那些急着去楼市“抄底”的胖友,请看看“亮亮丽君夫妇”的遭遇,多想想自己的处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柳的头像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微信
微信
SHARE
TOP
要想花得少,就用购宝。话费电费9折起,官方公众号: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