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本就不可以让所有人都知道

昨天大号聊巴菲特大会男厕所门口排队的那些中年男人

我本来是开玩笑的,但是有些话呢,其实挺真实。很多人,尤其是男人,人到中年,四处碰壁,确实也想不明白,为啥自己就连个小组长也混不上。

你说赌场失意,情场得意也行,你说情场失意,赌场得意也行,你说本职工作不行,外快得意也行,问题是,哪儿哪儿都不行。

你说没努力,并不是事实,至少对于一部分人来讲,真的不是事实。

我昨天没有调侃谁的意思,因为我并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阅历,我自己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彷徨。

你注意,我用的词儿是彷徨,不是低谷。有时候身处低谷的人不一定彷徨。彷徨是一种迷茫的感觉。

我大学里从学霸变成学渣,变成几乎毕不了业的学渣,多多少少内心都是有惶恐情绪的。

当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时候,当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或者说,能做成什么的时候,我也不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我做过很多事,起初都是不顺的。

从上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中间经历了相当大的一个V字。从入职时被优秀的实习生踩在脚底下到成为明星员工,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低谷。

不想做一个基层的工程师,不得不和自己的部门经理翻脸,以至于被严重打压。

和人创业,产品是自己研发的,被董事会忌惮,调离出研发团队,让我去主管市场,这里面有很多背后挨刀子的无奈。

做个投资,还被两次调查,人家秘密监控自己的账户往来长达一年半之久,你说心里完全没有恐惧,那也不真实。

现在你相信了?我从没有笑话谁的意思。

我有过被人笑话是渣,有过,太多次了。无论是学校里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我有过刚去网吧通宵回来,在校门口吃面,同行者说,也不知道咱们以后还吃不吃得起这种面。要知道,那碗面只要五块钱,这话听着,好伤感。对前途的伤感。

怎么说呢,谁还没年轻过?

后来我怎么走上的正轨,或者说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源自我想明白一件事。

这件事已经不是正不正确这个范畴内的事儿了。严格意义上讲,这事儿就不该让所有人知道。

就像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些事儿,一个人知道了,是提高分数,所有人知道了,那就是提高分数线。

高考,只是一种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人会走上社会。走上社会之后,他们还会面临一次分数线的。

有些人就像我,需要走过一段弯路,最后想明白某件事儿,从此命运有所改变;

有些人,也许人家一开始就懂了,而有些人,可能直到我现在这个年龄,还是走不出泥淖。

所以一帆风顺的人,我希望你不要看,其实对你也没有用,你已经足够幸运了;

反过来讲,屡屡碰壁,但是懒惰,巨婴的人,我也希望你不要看,确实没有用。

如果你非要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别再好为人师,去教别人了。毕竟,我并不希望提高这个世界的分数线。

原则讲清楚了,非要看的,我们进入正题吧。

正题只有两个话题,一个叫做道,另一个叫做术。全文只有一万一千字。

你们想先听哪个?

从道开始吧,如果从术开始,你可能真的受不了。

什么是道?

我昨天聊过一个人,连岳

读者问我一个问题,西风,你怎么看待《水浒传》里面招安这件事。

我怎么看待招安这件事,分两个阶段。

你站在我今天的视角下,我认同招安,但不认同书中描述的宋江招安后的做法。

为什么认同招安?是因为书中夸大其词了,梁山不可能有20多万军队,那么小的地方养不活。如果真有,也就不存在招安这个话题了,宋江完全可以割据。

所以小说中宋江被招安的原因,是只能被招安,这是实力决定的,他可能只有上千人。至于书中最后的结局很不美好,是没有保存实力决定的。

正常的做法,宋江肯定是惜命的,兄弟在他才能在,如果10亭去了7亭,如果剿方腊两败俱伤,那么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当然书中为什么那么写,原因很多了,但你跟历史去对比,是对不上的。无论吴三桂,还是老蒋手下的军阀,没有谁像宋江那么不惜成本的打,其实都是自保实力的。

这是我现在的看法,不是我年轻时的看法。

如果早20年,你来问我同一个问题,怎么看待水浒传里面招安这件事。

我会觉得这是一种背叛,对理想的背叛。

这种观点其实跟所谓连岳话题里的争议点,是一致的。你看到了,其实我年轻的时候,和今天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

那我后来想通了什么?

我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理想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理想的本质是成本。

我们就拿水浒传来说,宋江树的那面杏黄大旗,上面写着四个字,替天行道。

大家听了很激动对吧。宋江先前是这么说的,后来被招安了,那岂不是一种背叛?

你天然对背叛有一种反感,所以你很少会去计算,计算什么?计算成本。

梁山如果真的像书中描述有20几万人马,不管是不是真的替天行道,这个代价都是没有办法承受的。

你仔细想一想,在古代,养20几万军队,是什么价格。大明对抗后金,20几万人一直打仗,结果是整个明都拖垮了。

如果宋江真的在梁山泊搞了20几万军队,人吃马嚼,那祸害的可绝不是山东一省。

你想嘛,要对峙,双方实力至少差不多,朝廷至少也要20几万人马,比如高俅手下,和宋江对打。

四五十万人,常年打,这单谁买?你以为拍电影么?拍电影这么大动静那都不晓得要烧多少钱。

所以不管那些练嘴的人怎么讨论,最后你摊到桌子上看,就是白鹿原族长白嘉轩那句话,你们讨论来讨论去,回头吃的饭,是谁家的粮?

白嘉轩是个实诚人,因为他自己就种着地呢,他很清楚,农民的承受能力有多少。4,50万人这么吃粮,还要征劳力帮你打造兵器,战船。那这个背后的苦,不可想象。

这是我想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几乎大部分大学生,都会把自己代入到高俅或者宋江的身上。

我想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不是高俅,也不是宋江,我特么的是那个成本,我就是白嘉轩背后的那个农民,那个在土里刨食的,合着说了半天,你们吃的是我的粮。

所以我没兴趣了,从此之后我思考问题从根子上方向变了,我再也不关注是非了,我关注成本。

所谓的成本降低论,怎么把成本降低。

你想要把成本一次性降到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招安,谁招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并。

过去为什么三代同堂?因为开火做饭是要成本的,做十个人的饭也要开火,做两个人的饭也要开火,所以合起来吃饭,省钱。

所谓招安,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就是省钱。否则4,50万人成天打来打去,山东人民哭晕在厕所里了。

这个行为放在市场的角度看,就叫做规模效应。

所谓规模效应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那句著名的台词: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中间商越少,才能给消费者尽量让利。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一个问题,真要是这样彻底,我自己怎么赚钱?你想想看。

我的确是成本,可是我不甘心做成本啊,最起码我不甘心永远做成本。

这个道理放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理解,你知道有多少人骂马云吗?为什么?

马云的电商怎么起来的?他曾经跟消费者讲,你们被实体店租,被水电人工,被各路中间商赚走了太多差价,你们亏不亏?冤不冤?恨不恨?

恨,就对了,来电商吧,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刚开始大家开心不开心?开心,因为确实便宜了。那么后来为什么他的口碑会180度大转弯?

因为大家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如果你想要创业,想开个实体服装店,开不成了;如果你投资了商铺,租不出去;如果你在商场里做服务员,老板没生意,于是你也就没工作了。

你有没有发现事情是一体两面的?

你既是消费者的一分子,你也是商家的一分子。

当你是消费者的时候,你希望把商家剥的一分都不剩,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把所有的中间环节都简化,都给自己的消费行为让利。

可是当你是商家的雇员的时候,你发现规模起来了,效率太高了,谁被简化了?你自己也被简化了。

说穿了就是这回事。

今天你还有的骂,因为你发现马云是个大活人,你发现还有些头部的商家是赚钱的,你有针对性了。

可是,成本如果一直降,降到最后,终极形态是什么?是马云也会消失,头部商家也会消失。

因为他们也是成本呀。消费者要的是便宜,无止境的便宜,或者讲,无止境的性价比。

那么性价比的极致是什么?就是所有环节都是零利润。

这是可以做到的,什么去做?人工智能去做。

然后这个模型就很搞笑了,作为消费者,你是占了最大的便宜,可是你也就没有了工作。

你觉得我意识到了什么?

我看懂了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

成本如果降低到极致,效率如果提到最高,人类实际上就不存在了,因为彻底没有利用价值了,我们都成了人工智能豢养的,或者想不豢养就不养的,可有可无的小宠物。

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理想国。

古人用词很简练的,水至清则无鱼。人家早就想明白了。

这就是我后来说过很多次的生态链理论的雏形。我年轻时终于看懂了这句话,于是我开始理解,世界是个生态链。可不是什么高考之前的ABCD里面非要选一个。

我们大号聊过这事儿,哪儿来的ABCD?生活里哪儿来得极致?

极致的高成本,那就是乱套了,极致的零成本,那就是一切化为寂灭。其实就是宇宙大爆炸和宇宙坍塌,这就是事物的两头。

生命来自于大爆炸中的混乱,却终身都在追求寂灭,这不恰恰预示着人类由生到死么?

你想想看,是不是很有趣?

我们人类真的是天道的玩偶,从混乱中诞生,却追求着死亡。由生始,由死终。

终极的理想就是一切都完美,完美不就是死亡么?换个角度,不理想,你才活着,你才配活着。有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岗位,才有你存在的必要。

所以水浒传的作者并不傻,他非要写一个那么二愣子的宋江,其实是想写人类的本质。宋江把问题解决完,他也就好喝毒酒上路了。

你看,多完美。吴用撺掇的生辰纲,回头他吊死大梁上,有始有终,这时候应该出来一个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出来拍着手说:好,好,好。

真完美,完美收工。

这部小说的作者,其实是个通透的人,古人没有学过科学,但是对宇宙与生命,生命与时间这些话题,早就想通了。

如果“道”,你也能想通,任督二脉就打通了,你再也不和这个世界找别扭了。除非你活腻了。

你心里门清,腌臜事儿,总得有人做,腌臜人,总有他存在的必要。

就像黑心工厂,一定是存在的,无非存在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里。

早几十年,我们起家的时候,也做过这种低端加工业,重污染,今天,如果我们不想做了,那总得有人做。不在我们这里,也会在越南做,就这点事儿。

说到底,如果你希望作为消费者的时候爽,就一定有服务员不爽,一定有人为了你的爽而不爽。

所谓君子远庖厨,不是说他不知道,他知道,他不看。

他不看是因为他知道,庖厨这种脏活,一定得有人解决。反正在外面解决就行了,眼不见心不烦。

就像郭德纲相声里拿于谦爸爸开涮,说老爷子是个大善人,方圆二十里地,见不得人穷。

那你说遇到穷人怎么办呢?老爷子马上说,赶紧着,赶紧着拉走,远远的拉走,我这人心善,见不得这个…….

呵呵。

如果你想让全世界每个犄角旮旯都没有庖厨,那就是《雍正王朝》里面那句话,都去封诰命,谁来养呢?

说穿了,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国家,都只是在玩争上游。我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做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下游让印度,让越南去做。

我这句话说得很光彩,因为我采用的对象高大上。如果说得不光彩一点,也可以表达。

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拒绝做客服,拒绝做项目,拒绝做工程,我只带过研发,产品,销售团队,为什么?

因为在部门之间的链条划分中,这三个就是上游。

钱多,邀功,跳槽容易。

你看,落到自己头上,落到自己带的团队头上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干的,挑肥拣瘦。

而当我创业的时候,我也只做最有价值的部分,比如产品,方案,研发,我们从来不做生产,物流之类的。

听到这里你千万不要觉得我在教你自私,这恰恰不是自私,而是入世的第一步。

《白鹿原》里那个举人姐夫问白嘉轩借粮,他要赈济灾民,白嘉轩不借,理由是我只能顾上族里的人。

姐夫有没有怪他?没有。

反而夸了他一句,姐夫说,如果这白鹿原上,每个村的族长都能像你一样尽职尽责,守好自己那摊子事儿,又何必我出面到处借粮搭粥棚呢?

他清楚,白嘉轩祠堂里的那点粮,是他冒着性命的危险,跑去土匪山寨里借来的。你没听错,白嘉轩管土匪借粮食,帮自己的族人渡过难关。

就这点东西,给了外面来讨饭的村民,他们就得饿死。

争上游就这么个游戏,你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白嘉轩实际上就是个村长,他不是乡约,更不是县长,他管不着外面讨饭的,那本就不是他的职责。

守住自己的村,让自己的手下没有一个跑出去要饭的,这就叫称职。

如果你是个部门的头,把部门的兄弟们都安顿好了,如果你是个公司的老板,把公司的员工们安顿好了。让他们有钱赚,有奔头,你就是个合格的经理,合格的老板。

至于你所在的街道,其他公司有没有倒闭,有没有利润,那是街道主任该操心的。

这不叫自私,我再说一遍,这不叫。

恰恰相反,你什么都做不好,成天操心印度的心,操心印度的洗衣工一天要洗多少裤衩,只能挣10块钱,或者操越南的心,越南的流水线工人一个月干满30天,只能赚500。

那才叫不合格。你根本就是个废人,没人指望得上你,身边的人都指望不上你,你不是废人又是什么呢?

道的部分讲完了,如果你能听懂,此时此刻,你应该是心生喜悦的。

你注意,我这里打个预防针,道的部分,你必须彻底吃透了,如果你还想反驳,就不要往下看,真的没有意义。

我为什么非要让你把道的部分吃透,就是让你的内心彻底处于光明的状态。

王阳明临终的时候指着自己的心,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为什么要强调此心光明?

这是一切手段的基础。

王阳明其实这辈子使了太多激烈奸诈的手段,你看他平宁王之乱,到处剿匪的过程,那个计谋比三国演义精彩多了。

真的是把人心吃透了,把人当猴耍。可是这一切手段的前提是什么?

是此心光明。

首先通过年轻时的各种打击,龙场悟道的一刹那,与世界达成了和解。想通了,不轴了,不较劲了。较劲没意思,世界是个人体,细菌杀光,人就杀死了,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地方全杀光,人类也就不存在了。

通透了,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了,也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生态链里的定位了。

他用什么手段都没问题,因为什么?因为那就是他的职责,那就是他的本分。

他的本分就是平叛,就是剿匪。

如果没有这个本分吊着你,你的价值观体系很快就崩了,你很快就会弄不清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这样。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他们没有本分吊着。

你看似都在用各种激烈奸诈的手段,后者能够走很远,最后还能拍着胸脯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就是这个道理,他有本分吊着,他抛弃了一个根本就不切实际的理想,但是拿起的,是自己的职责,背负的,是贯穿自己一生的历史使命。

你注意,同样在使用激烈奸诈的手段角逐的时候,一个浑身散发着光的,一个内心笃定自己圣洁的人,是远远超过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

你仔细想想,战场上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精神上是矮化的,是不自信的,他是出于恐惧和贪婪在摆弄小手段。

而你是圣化的,你内心深处可不是出于贪婪或者恐惧,你内心深处就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你相信自己是圣骑士,你相信自己背后就是神,是天道。

可是你用起手段来,和魔鬼一样。

神一样圣洁的内心,鬼一样奸诈的手法,对手怎么跟你打?没法打,你赢定了。

你现在明白为啥我开头说,今天聊的这话题,本来就没法让大多数人明白。

你告诉大家说,绝对的零成本,人类就消失了,那他们听了就躺平了。

很多时候,所谓的不断追求低成本,就是牛鼻子跟前的胡萝卜,牛就没有思考能力。你只能操控他的预期,驱使他,不可能开悟他。

你一旦跟他说明白,反而坏事了,他的脑子彻底宕机了。

如果没宕机,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他开始异想天开了,他觉得他懂了,其实似懂非懂,你只是勾起了他的欲望。

他从一具没脑子的躯壳,变成了一具被欲望操控的僵尸。你看,还是害了他。

这就是为啥我在入口处就提醒你,看得懂继续,看不懂赶紧关掉。

所以我上面那些不是废话,恰恰是最重要的地方。你不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给圣徒化,你不把道的部分彻底想清楚,达成那种内心世界一片光明的状态。

你后面做的很多事,都是白做,因为很容易走火入魔。

就像金庸小说里扫地僧的那番话,他说,施主练那么多武功,却不修习佛法,那不是取死之道么?

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承载不了那些手段的,这就是道的价值,很多人一开始不理解,到最后,发现自己内心世界崩溃了。充满了恐惧,贪婪,越打越没自信了,越打越不知道为何而战了。

就是这里出的问题。

我们接下来看术这个层面。

又要高考了,我曾经说过,我们的高考之前,和高考之后,你面临的是两个世界。

有很多年轻的读者问过我,为什么走上社会之后,忽然发现有些昔日的同学,那么如鱼得水,而自己,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很正常,高考之后,每个人面前都有两条路,无论高考之前,大家看起来是不是走在一条路上,考完了,都是要分道扬镳的。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就像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相是什么?取决于你自己相信什么。

你信什么,什么就是属于你的真相。

我曾经说过,现代教育体系,源自普鲁士。

这跟雅典花园里漫步的启发式教育是不同的,那是培养统治者的,这跟东方背诵四书五经的写作式教育也是不同的,那种很难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看似公平的选拔。

普鲁士教育这套东西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旨在培养工人,流水线上的工人,为工业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的人力。

你注意,是人力,并不是人才。人力资源部,非常贴切。

这种人力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构造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让你熟练,将来你进了工厂,面对的也是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

我们那天在大号里解读萨缪尔森的那句话,“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maximize the utility.”的时候,讲了一个段子:

苹果成长论。

话说有棵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果子,被摘走了9个。果树觉得很不公平,自断经脉,第二年结了5个果子,被摘走4个。它很高兴,你看,去年我得到10%,今年得到了20%。

可是它忽略了,还有一种选择。

第二年它结了100个,被拿走99个,第三年结了1000个,被拿走999个,它越来越大,越来越枝繁叶茂。

等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曾经被拿走多少果子还重要么?它自己的成长才重要。

这句话被人诟病的原因就在于,跟生活太接近了。

你毕业后进了厂里,上了流水线。老板跟你讲,赚多赚少不重要,虽然我拿走了你很多劳动果实,但是你成长了呀。

只要你努力的成长,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于是就在这个反复画饼的过程中,他一天一天的拿走你的劳动果实,你一天一天的人老珠黄,直到某一天,他把你裁掉,你跑去别的工厂应聘,发现人家招聘启示上写着:35岁以下。

被骗了对吧?很生气对吧?所以再也不相信这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本身是不是骗你的?并不是。

故事是真的,苹果成长论。那问题出在哪儿了呢?问题出在你,你没有成长。

你以为你第一年结了10个果子,第二年努力加班,结了15个,于是相信,一直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结出1000个,10000个果子,长成参天大树。

到那时,虽然老板拿走了你绝大部分果子,可是你拥有了一棵树,拥有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但事实是什么?事实是有上限的。

你第一年结10个,第二年结15个,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到第30年,也只能结30个,而此时此刻,你已经面临退休了。

30个果子,远远够不上参天大树。

其实没有人骗你,又或者说,你非要觉得自己被骗了,那么从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已经被忽悠了。

单纯按照普鲁士教育的路线,是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因为普鲁士教育设计的初衷就不是培养参天大树。而是培养速生林,给工厂提供快速且稳定的木料。

站在工厂的角度,走的是规模效应,不需要你一棵树非得每年结一千个果子一万个果子,不需要。

你结10个就合格了,雇100个人,就可以结1000个,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能够结20个,已经老师傅了。你好去带徒弟了,传帮带,这才是发挥效用的最佳途径,而不是等着你去结一千个,一万个。

事实上你也结不了,普鲁士教育体系下,你始终是在固定模型里寻求标准答案。你这12年的训练都是让你在ABCD里面挑一个,ABCD的上限就是30个果子,卡死了。

你进入社会后,看到的绝大部分结果子超过100个的,都早已和普鲁士教育没啥关系了,那是市场教育的结果,也就是人生的另一条路。

那条路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不是以对错为导向。

结果为导向就是以结果子为导向,怎么才能结更多的果子就怎么做。

这两种人骨子里其实是不一样的,甚至是两种生物,只不过你看不出来。

就像小时候,你和你的同学一起面对老师的提问,你长大后想要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美女与金钱。

老师批评他庸俗,他瞬间就悟了,改口说:老师,我错了,我想说的是,事业与爱情。

于是这孩子就受到了表扬,成为了学霸,成为了普鲁士教育体系下的佼佼者。

实际上他早已走在另一条路上,只是你看不出来,下一次你看出来,已经是走上社会很多年后了。

那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与昔日的同学格格不入,你以为你与他想法是一样的,其实是不一样的。你们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

为什么?

因为没有普鲁士教育的压制了,老师不在了,他可以说真心话了。

当然,也有可能话很投机,可那仍然不表示你们一样。他只是太懂你了,所有嵩山弟子都是华山出身,你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专门拣你爱听的讲。你以为遇到了知音,其实你只是遇到了一个拿你当孩子哄的高段位的选手。

你以为你们俩都是华山派的师兄弟,其实他不是的,他是嵩山派的,只不过嵩山没文凭,弟子都是寄养在华山派的。要等毕业了才知道。

或者,一辈子都不让你知道……

这句话我为什么加了很多点?是有用意的,很多华山派弟子以为的华山派师兄前辈,其实都是嵩山派的。你之所以那么想,实际上是因为人家一辈子都没让你察觉到……

华山派像什么?像经济学家,嵩山派像什么?像投资人。

经济学家是赚不到钱的,经济学家懂再多,放在市场里不管用。他懂的那个东西是固化的,而市场是变化的。

所以经济学家实际上就是吃粉笔灰的,他如果要赚钱,除非他是网红,赚粉丝的钱。

投资人能够赚到钱,可是投资人赚再多的钱,他留不下自己固化的体系,他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不得不放弃太多。放弃到最后,会发现,没有固化的体系。

前者就像表演,表演武术打十遍拳,十遍都一样,看起来非常好看,而且可以被记载。

后者就像实战,实战武术就像张三丰给张无忌的演示,打十遍,每一遍都不一样,在意不在形。张无忌要忘掉,才能打败对手。

各有所得。

如果你要培养速生林,没有经济学家是不行的,他们的作用在于记录,把不变的部分,尽量的记录下来,以备后人参考,揣摩。

如果你要让自己结30个以上的果子,你就不得不抛弃,抛弃很多普鲁士教育留给你的东西,包括习惯,轻装上阵,才能拥抱变化的市场。

这两种人之间,没啥好辩论的,因为出发点,截然不同。

我们有读者觉得我错了,想要和我辩论,结果我啥都没回答,不假思索地就把他给拉黑了。

他不甘心,想要继续,用小号登录,问我,为啥不回答,即便我不认同他的观点,最起码,也应该捍卫他表达观点的权力吧?

我二话不说,把他小号也拉黑了……

这就是华山派与嵩山派最大的不同。

他认为凡事有对错,而且秉持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没有什么比捍卫别人辩论对错的权力更重要的了。

这就是普鲁士教育教给你的,ABCD,我们总能说清楚。

嵩山派从来不这么想问题,当他看到自己手里有一个按键,很好用,直截了当,一招毙敌,KO。于是他就用了,乐此不疲。

嵩山派大脑的构造和华山派完全不同了,他只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

你看到了吧,两个底层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是不可能吵起来的。

你说我们光明正大的在擂台赛打一场,对方直接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你看到头顶上一亮,自己消失了,然后对方单方面宣布胜利。

你心想他怎么能这样呢,对方心想,这么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是不是很气?很气就对了,等你高考结束,走上社会,你遇到的每个嵩山派都这路数。

不是不能辩,可以辩,但是你得有导弹防御系统,你有,他奈何不了你的时候,就会和你辩论了,没有,他就会那么对你。

不是他坏,而是嵩山派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以结果为导向,追求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当你有了导弹防御系统,改变了他的成本,他的决策自然会为你改变。

记住这句话,他的决策只会因成本而改变。

这里补充一句,生怕你想不通,插入一句。在讲述道的时候,我说过,世上没有绝对的零成本。这里我又告诉你,作为个体,就是在不断地追逐最低成本最高效率。

两者矛盾吗?

矛盾,可是你必须接受这种矛盾。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任正非也讲过,灰度理论。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我们的读者评论,是两极的。喜欢的很喜欢,反对的很反对。

站在反对者的角度,西风说的每句话都是错的。普鲁士教育体系下,只有ABCD,西风你每次说E,F,哪有这个选项?你当然错了,大错特错。

站在喜欢者的角度,他受够了生活的挫折,碰了太多的壁,他太想有人把自己从普鲁士教育的选项里捞出去,所以看到我们的文章如同抓住救命稻草。

至于反对者,想辩论却如同打入了一团棉花。

因为嵩山派的字典里,就没有认同与不认同,只有盈亏比,数学期望与风险测算。

ABCD,是老师从小教你的华山派功法秘笈,可是EFG不是谁教我的,那只是市场遍历后剩下的。

我向市场投放1000个选项,哪个赚钱,我就留下哪个,它就叫E。

改天E不赚钱了,F更赚钱了,我就留下F,就这么个过程。

这个过程和老板选员工的思路是一样的,A和B,A赚钱就留下A。都赚钱,就留下那个不容易被秋后算账的。

换句话说:要吃肉,不挨揍。这就是老板的目的。

他的团队就是这么一天天用市场筛选下来的,你不能说这个团队里有好人,也许一个好人都没剩下。但是这个团队用“要吃肉,不挨揍”的结果论去评价,就是有战斗力的。

团队是这么筛的,方法论也是这么筛剩下的。

有人看了我的文章之后很气,其实挺正常的。说明你是华山派好弟子。

有人看了我的文章之后很喜,也很正常。因为你走上社会之后,挨了太多揍,太久没吃肉。好容易捧上一碗有鸡肉的汤,泪流满面。

没有谁对谁错,看收费文章的人,我觉得你就不应该是奔着对错来的。

20年前,如果有人一篇文章,前半篇能从道的层面把我的脑子彻底给扭过来了,后半篇能把我做事的方式彻底扭过来了。

那该多好。

不过想想,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那时候,任谁说什么,我都是听不进去的。

人,终归只能自悟。

我今天分享的道术,是我走过很多很多弯路之后找到的。

我年轻时很傻的,我读过很多书,有过很多实践,我比今天的人更幻想找到一本秘籍,照着练然后就如何如何。

最后我发现一个尬尴的事实,就好比一本36计,教给你,毛用没有,教给王阳明,他把你按在地上磨擦。

难道我拿的是盗版吗?并不是。那为什么呢?

因为今天的这两个话题,如果你不通透了,你最后是没法开启的,就像箱子你有了,钥匙你没有。

就像空性看着张无忌,心中黯然如一片死灰,他知道自己输哪儿了。自己压根儿就没有办法像张无忌一样空中转体三周半。

想对打张无忌,就得去找九阳神功。这东西一旦通透了,它是自然而然的在你的身上,一个小周天一个小周天的运转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文中的道你通透了,你得到的是无尽的自信,像核动力一样的自信。无论谁忽悠你,最后都会被你的三观带着走,他根本左右不了你,他只能被你左右。

到那时候你就想明白了,何以王阳明这么奸诈的一个人,这么一个经常撒石灰,黑虎掏心,猴子摘桃的一个人,最后能那么自信的拍着胸脯,说,老子就是圣徒,老子行的是王道。

而那个术,你要是通了,你根本就不会刻意的怎么做。你做的每件事,都是踩着鼓点的。就像LED,只发光,不发热,低能耗,不做无用功。

你注意,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的,不是需要时时刻刻纠偏的,是你的潜意识已经变成那样了,你的第一反应,下意识就是踩着鼓点的。

到这份上,你就叫通透了。

所以我说,如果年轻时,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不会珍惜,也不会悟。

只有历经千难万苦,自己找回来的,才会真的有效。

文末,提供一项便利。很多读者问,全部的收费文章链接在哪儿。给你整理出来了。你以后想看,收藏这篇文章,以这篇文章为入口,就能找到。

这是大号所有的付费文章:

我建议你不要看完

聊点没温度的实话,篇幅太长,无耐心勿入

普信男尝试做家务,温柔体贴男内助,为啥不是一条路?

初五才迎财神,初四我就来讲一个发财的故事

普通人改变命运,要靠神秘的康波周期么?

字越少,事越大

你看不懂人心,会什么都是白会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跨越阶层?

这是小号的所有付费文章:

疫情后全球货币大宽松真的要结束了吗?真的吗?

趁风控不在,在结婚这个话题上,跟女读者们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

中概互联网,财富本质,时间奥秘,风险感知,次数理论,热战能源战金融战

与其每天聊上海,还不如让一部分读者先成就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money的头像money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微信
微信
SHARE
TOP
要想花得少,就用购宝。话费电费9折起,官方公众号: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