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7亿消费者的大行业,外资独占6成,为何只有一个国货敢对轰?

据欧睿国际的预测数据,2021年,中国镜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3.4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据预计将增长至448.7亿元。但按销售额计,外资品牌吃掉了中国镜片市场近六成的份额。

拥7亿消费者的大行业,外资独占6成,为何只有一个国货敢对轰?拥7亿消费者的大行业,外资独占6成,为何只有一个国货敢对轰?

  类似当年宝洁、联合利华碾压日化行业,依路视等外资通过简单粗暴的并购扩大地盘。攻杀下唯一的头部幸存者,就是前不久上市的明月镜片。据统计,2020年其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10.7%,位居国产品牌第一。

  为什么是明月?

  一个重要的契机,是明月及时从国产价格战的内卷中抽身!

  2014年,镜片行业的价格战开打。

  看似“暴利”镜片行业,经不住价格战的爆锤。

  以博士眼镜为例,2020年公司的营收是6.56亿,但房屋租赁费和员工薪酬加起来高达2.52亿,占收入比重的38.4%。换句话说,消费者支付的钱有近四成给了房东和员工,企业的利润非常微薄——截止2021年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率仅为9.52%。

  眼镜的核心环节,镜片并未得到应有的价值回馈。

  价格战开打,利润空间有限的产商无力承接这巨大的成本转嫁。内卷下,一部分企业就会选择通过偷工减料来减负,受损的就是消费者行业的信誉。

  对此,明月选择不跟!2019年,公司率先宣布永久性退出价格战。

  从内耗中抽身,明月选择持续攻坚高端镜片。别看一枚小小的镜片不起眼,技术壁垒却出乎意料的高,谁早动手,谁的护城河就越难被跨越。

  制造高折射率镜片的树脂单体等原材料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为摆脱产业链殖民,明月镜片于2006年和日本三井、韩国KOC合作建立全球领先的镜片原料研发生产中心。

  今天,各方已成紧密联合的共同体。日本三井的很多原材料必须放在明月镜片的产线上测试,二者合作研发的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三井本部甚至都没有。

  通过合作等多种方式,明月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家底,自主研发出1.71系列、PMC超亮、KR超韧、KR树脂等镜片材料,并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世界性难题“折射率与阿贝数之困”。

  同为1.71高折射率镜片,其他产品的阿贝数只有32或33,而明月镜片可以做到37,直接秒掉对手。

拥7亿消费者的大行业,外资独占6成,为何只有一个国货敢对轰?拥7亿消费者的大行业,外资独占6成,为何只有一个国货敢对轰?

  折射率和阿贝数是镜片的两大核心参数,前者决定了镜片的薄厚,后者左右了镜片成像效果。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阿贝数越高视物越清晰。但在明月之前,这两者的关系很难兼得——按起葫芦起了瓢。

  对于品质,任何行业的头部企业都有着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比如方太98%油脂分离度,就高于国标的不小于80%。伊利内部也有“标准三条线”,即在检测当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50%的标准作为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作为内控线。

  明月亦是如此,国家标准是不出现有害视觉的疵病即可,但明月必须零瑕疵;在度数准确性上,对于300度以下的镜片,国家标准度数允差为12度,明月的要求是8度。

  雄厚的技术、苛刻的要求,明月镜片的产品力有了跃变式的进阶,在巨头的夹缝中向外反攻,成为品质国货的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柳的头像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微信
微信
SHARE
TOP
要想花得少,就用购宝。话费电费9折起,官方公众号: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