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经济,最近有个帖子比较火:日本GDP占世界比重,已经下降到1950年的水平。
这个帖子认为:1950年日本GDP占世界比重为3.0%,2024年日本GDP占世界比重为3.6%
考虑到1950年的日本,刚刚结束战争,许多生产还未恢复,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更可以说明日本当前的经济有多差。
有一说一,虽然日本经济这些年确实不行,但倒退到1950年的比重,还是过于夸张。
根据联合国之前的统计:1950年日本GDP为110亿美元,而同时期全球113个经济体的名义GDP,合计为7776亿美元。
按照这个数据,日本在1950年的全球GDP份额约为1.41%,如果考虑汇率变化和统计方式,还要加误差量。
所以联合国的官方数据,是按1.6%来算,也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
但根据上图,虽然没有退回到1950年,但相比1980年的辉煌,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低迷几十年是不争的事实。
德国人口不到0.84亿,日本人口高达1.25亿,人口比德国多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却被反超。
而隔壁的韩国,人均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如果不靠人口优势,日本已经输给韩国了。
为何日本经济之前还能维持,今年却接连被德国与韩国反超呢?
★
直接原因是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根本原因是日本经济长期疲软,而且德韩的经济,现在都不乐观。
德国虽然总量超过了日本,但它的GDP去年也是负增长,之所以进前三,是因为日本实在太拉。
韩国经济指数和之前比,其实也下降了,但得益于日本太拉,它跑到前面了。
什么叫比烂大赛:不怕自己太烂,反正对手更烂!
对日本来说,纵然GDP第四名的位置,也维持不了多久。
后面印度凭借体量优势,超过德日乃板上钉钉之事。
从1978年经济总量超过苏联开始,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日本当了32年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变成第三以后,才十四年就跌到第四,恐怕后面不到七年,就会变成排行第五。
爬上去的时候步履维艰,掉下来的时候大步流星,更可怕的是经济上的马太效应。
★★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从第二变成第三花了30多年。
从第三变成第四不到15年,从第四变成第五,连七年都用不了,速度越来越快。
经济永远不进则退,甚至进的慢了都算退步,毕竟其他国家可不会在原来的位置等着你。
日元在23年的贬值幅度非常夸张,从年底的1美元兑114日元,到年底的1美元兑150日元。
货币汇率整整缩水了31.5% ,这意味着以美元计的日本GDP,减少了将近1/3
如果日本要想保持之前美元计GDP,经济增长率必须超过31.5%,这显然不可能。
除了货币贬值,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日本经济增长率长期处于低水平。
日本央行从2013年开始,实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这虽然有利于推高出口企业的业绩,但无法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和上调工资。
★★★
“廉价日本”逐渐扎根,指的是日元贬值、物价和工资低迷的局面。
此外,由于政治不独立,日本很多经济和产业战略,都受美国控制和影响。
比如日本的芯片产业,曾经也如火如荼,但在美国的压迫下,最终还是含恨退出,将相关市场和技术交给韩国。
除了以上这些不利因素外,还有个关底BOSS:劳动力的老龄化与少子化。
日本是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从1975年就开始人口老龄化,上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社会。
现在是迅速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当前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3535万,占总人口的28%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一步步变成世界之最的过程中,日本其实一直在努力,并没有躺平。
但人力有时而穷,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
由于日本的年轻人少,老人们对未来没有预期,只想着提款自保,不敢投资,不敢消费,不敢创新,不敢试错。
★★★★
之前谈老龄化的时候,老猫曾讲过,如果资金都在老人手上,投资肯定是偏保守。
胆小苟安带来的后果,是错过一切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和风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沼泽中慢慢下沉。
明知再不行动就是坐以待毙,为什么不赌一把?
因为机会和挑战并存,风口也意味着风险,老龄化社会永远是求稳第一。
日本要不是接连错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黄金风口,经济何至于一无起色?
经济没起色,整个社会环境就会走向保守,让年轻人对未来没信心,不敢消费,陷入低欲望社会。
消费起不来,又会导致百业萧条,生育率越没希望,成了恶性循环。
如果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消费体,内部流通足够,绝不至于这么一潭死水。
老龄化让日本陷入困境,隔壁国家除了看热闹,更要吸取相关经验,做到防患于未然!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