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如你当年那般懂事?

图片
今天有位老朋友向我“求救”,事情很简单: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不懂事。明明自己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但是在孩子眼里那是你应该的,和他无关。甚至还说出你让我做的我都做了,你还要怎么样的话。
一番诉苦后还说自己小时候也从来没让父母操心,也没上过什么补习班,作业都是自己做,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上了重点大学后更是自力更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如自己当年那般懂事?
其实这位朋友的情况我还是很了解的,典型的中产家庭,靠自己的智商,拼搏精神,也把握了时代的红利成功从底层杀出,也在某新一线城市定居下来。夫妻双方一个在国企,一个在某金融公司,至少在很多人看来,他们都是值得羡慕的成功典型。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己从小都是学霸般的存在,不光有智商,还有那股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底层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向上的牵引力。但是她的孩子和她当年所处的环境却是截然相反,甚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也是很多鸡娃教育,精英教育失败的原因,更是很多父母的“噩梦”般的存在。
记得小时候,那时我爷爷还在乡下种田,我记得每年学校还会放两个假期,一次在收麦子的时候,一次在收稻子的时候,名字很简单直接:农忙假。
那个时候的孩子虽然年龄上是未成年人,个头上也不是“大人”,但是却是家中半个劳动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不管男女。当然帮着大人干活的时候,却从来不觉得累。
因为每次农忙的时候不光可以到处玩闹,是难得的放松时间,而且还会有“生活补助”(哈哈,权当叫这个名字,苦中有乐),不光吃的好,最重要的是还有冰棍,那个年代冰棍比现在的哈根达斯还有味道。
讲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这样的事情让我知道一个道理:好东西是对劳动的奖励。对于农民而言:好收成是对劳动的奖励。
而且这道理是亲眼看到的,是实实在在通过汗水体会到的,不是别人说教,更不是从书上学来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累积,也随着在社会中的摸爬滚打,这句话慢慢演变为:付出就会有回报;想得到什么,就要懂得付出什么;付出可能没有结果,但是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你付出了什么,自然也会收获什么。
佛家把这叫做:因果。
种什么因,有什么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现在的孩子有这样的环境体会吗,所以又怎么能对父母的付出感同身受呢?毕竟对一些家长而言,学习成绩是最大的回报,家务不做没有关系。可以说很多孩子就算到了中学都不会有切身的感受。
就像晋惠帝司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一样,不光小孩子还有很多已经成年的小孩子,对于好东西是劳动的奖励这件事,只有等到自己工作需要谋生时恐怕才能体会得到。
因为现在的父母太卷了,生怕孩子受委屈,生怕孩子不如人,所以凡事都为孩子准备好。让孩子觉得凡事都应该是被父母准备好的,我要什么都应该被满足的。
这是一个思维惯性问题,而一个习惯性思维一定不是一次两次就养成的,是长期合力的结果。
父母,爷爷奶奶,学校,同学,网络,社会等等,都是这合力的一部分。
而你所讲的那些大道理和他所处的环境却格格不入,所以我也一贯反对现在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今天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当年,所以你得到的一定是反感和厌恶。
想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因为学习太压抑了,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而向上的牵引力也没了,所以只能靠补习向前推着,一旦不补成绩立刻就会让你好看。为什么现在孩子都爱玩手机,因为手机里有他们喜欢的所有东西,也就是常说的“情绪价值”,孩子也需要情绪价值。
你要知道:学习兴趣大于父母高压,学习习惯大于学习时间,自我认可大于他人鞭策。
和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聊天时他说过,当年都说九零后的孩子是小皇帝,现在的孩子是玉皇大帝。因为小皇帝还需要大臣辅政,现在的孩子都是想自己做主。
再告诉你一个学霸孩子的学习秘籍:时间规划能力。
记得之前有个视频采访巴菲特的视频,期间他的孙女出镜和主持人打了招呼后,主持人问她能否多聊会,她一口流利的中文回答到自己下午还有学习计划,然后把什么时候做什么讲了一遍。
可以说她的学习计划比绝大多数普通的孩子要多得多。
所以在成长这件事上,孩子又懂什么呢?都是教育的结果,都是社会的产物,而比孩子更需要锻炼的是家长的心态。
最后请记住:每个人不过是在这框架下发挥自己的特性,让自己接近甚至突破命格上限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Like (0)
777的头像77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微信
微信
SHARE
TOP
要想花得少,就用购宝。话费电费9折起,官方公众号:购宝